
近几年,“跨境电商”、“海淘”、“海外购”等成为电商行业最火热的话题,传统零售企业和新兴的电商平台纷纷将目光放到了跨境业务上,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海外的一些进口食品、母婴用品等对于我们存在着巨大的诱惑力。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国外的食品就是绝对安全的,很多国外商品在中国并没有适用的安全标准,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海淘来的食品有问题,维权也成为一大难题。今年4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将网售食品、进口食品等过去比较空白的领域纳入监管范围,加大监管力度,对跨境电商行业起到进一步的规范作用。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包括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安全标准、生产经营、检验、进出口、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有十章,字数也由之前的1.5万字增加到了3万字。当中,该法对保健食品、网络食品交易、食品添加剂等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都有涉及,让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家承担连带责任,这些都是新安法修订的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空前,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安全和真假问题。随着10月1日新法正式实施,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也将进一步收紧,一些假洋品牌和洋垃圾也将更容易被分辨。
食品网上交易要实名登记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中,明确指出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新《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有了明确的说法。它强调了第三方平台的责任,不仅要审查许可证,对违法商户还要及时制止、报告、停止服务,这会促使第三方平台加强审核。第三方平台主动监管是个途径,消费者的举报也是个途径,消费者向第三方平台举报入网经营者有违法行为并有确切证据,也应该视为第三方平台已经“发现”,第三方平台应该进行调查,并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义务。
新法实施后,网购各方的法律责任将更明确,消费者维权难度降低,可避免被“踢皮球”的尴尬。比如,今后消费者网购的食品有问题,在无法找到经营者的情况下,可以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先赔偿,不但可以要求赔偿食品本身的价钱,还可以要求赔偿受到的损失等费用。